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在海经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每一个厂房的灯火、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藏着民营企业家“热辣滚烫”的奋斗故事,故事里有白手起家的传奇,有技术攻坚的执着,更有政企同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温暖。“温暖营商・海经故事”专题系列报道将带领大家走进海经区民营企业家的世界,倾听他们在海经区创新创业心声,见证企业与海经区双向奔赴的成长,探寻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背后的力量。
点击播放视频
朱立炎 浙江之巨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父亲朱建新在1991年用“三姑六婆凑钱”创办小工厂,到90后儿子朱立炎“临危受命”勇闯海外市场,这家温州老牌制造企业——浙江之巨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巨管业”)在父子两代人的经营中,既坚守着老一辈“泡茶般”专注、耐心的匠心,也激扬着新一代在机遇与挑战中乘风破浪的“航海精神”。
“小时候作文写的是要做一名企业家”
在之巨管业的文化墙上,有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摄于朱立炎出生的1993年,“父亲抱着小小的我,站在当年简陋的工厂,地上放着我们家的产品。”朱立炎说,之巨管业比他早两年“出生”,当时父亲像很多老一辈一样,用着“土办法”创业——借遍亲友凑齐启动资金,用最原始的设备生产,再一人身兼车工、搬运、销售数职。
也许是耳濡目染,孩童时期的朱立炎就有了追寻父亲脚步的梦想,“我印象很深,七八岁时语文考试,作文我就写的‘长大了,我要做一名企业家’。”而这个想法一直未变,大学毕业那一年,朱立炎就进入到了之巨管业,他感慨:“小时候觉得‘之巨’是我的兄弟姐妹,一同成长;选择回来接班,就意味着你接下来的人生要给她像养育孩子一般,有着‘带她往哪走’的职责与使命。”
“但凡那个国家有一个客户,我就去”
然而,朱立炎初入公司并没有赶上“好时候”——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企业经营状况急转直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父亲回忆里的“产品不愁卖,客户提着麻袋现金上门抢货”已成过去,他得想办法带企业走出低谷。
2017年,面对公司人员流失的困境,接手外贸部的朱立炎独自扛起了全球销售的重任,“当时我的信念很坚定,只有亲自走出去,才能真正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那一年,他的足迹遍布东南亚、中东、北美和南美,“但凡那个国家有一个客户,我就去。”而这一年也见证了英语“学渣”的逆袭之路,“都是跟外国客户学的,在不断地交流中提升。就像我父亲那个年代,普通话不会说、说不标准,也都是跟客户学的一样。”
“出海”的努力得到回报,打破了公司长达五年的销售瓶颈,实现了业绩的突破性增长。“这一年也成为‘之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朱立炎说道。
“只敢想不敢做的事,变得敢想敢做”
从2018年起,之巨管业的业绩趋于稳定,每年定下的增长20%~30%的目标都能达成。而对于朱立炎来说,在国外市场打转那么多年,其内心最想做的还是把重心多放回国内市场,“去了那么多国家,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是最好的。”
朱立炎提到,管道配件在国内的市场前景是很大的,但早些年之巨管业受限于场地和硬件条件,对国内市场的探索较为缓慢。“2023年7月,我们正式入驻到了海经区,有了属于我们的土地和空间。”搬进现代化新厂房,对于之巨管业而言,不是简单的厂房面积比原来大了好几倍,而是可以做更多的规划,将公司的研发技术和信息化、数据化方面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展现给客户。
令人欣喜的是,之巨管业入驻海经区后,产值提高了30%~40%,“更有信心,更有底气,以前只敢想不敢做的事,如今变得敢想敢做了。”对于公司的发展,朱立炎更加坚定,“我父亲说,做企业像泡茶,需要专注与耐心。我觉得,更像航海,需要面临机遇和挑战。我希望带着‘之巨’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