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近日,聚焦深远海开发的2025漂浮式海上风电大会在瓯江畔拉开帷幕。我国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正式宣布启动建设;金风科技全自主研发、镌刻着“温州制造”的16+兆瓦漂浮式机组在大会现场惊艳亮相;九家单位集体签约政产学研用合作……预示着温州正以技术创新为锚,以政企联动为翼,在深远海风电领域开启从“跟跑”迈向“领跑”的新篇章,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正强势崛起。
作为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沿阵地,温州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吸引了全球风电领域的目光。温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坚定不移支持广大风电企业做强做大,在大会召开前一天,专题召开政企恳谈会,听取风电企业关于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方面的具体诉求。属地和有关部门逐一给予回应,提出明确方案,携手推进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建设“立足浙江、辐射全国、走向海外市场”的世界一流风电母港,加快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大会上,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重磅推介温州市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市先后招引落地了金风、运达、远景等风电链主企业,同步集聚了中天科技海缆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并与正泰、青山等本土企业实现链群供应配套,加快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积极推动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规模化基地化开发、布局、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上风电生产基地。
目前,全市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容量超2000万千瓦,占全省50%以上,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全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大关,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大会现场,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这无异于为我市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的崛起,搭载了“最强大脑”。据悉,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目前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经国家科技部与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由金风科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6家产业链龙头企业、5家科研院所共同建设,致力于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我国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技术与产业水平迈向全球领先。按照科技部批复文件,国创中心下设北京、江苏、浙江3个区域中心,其中浙江中心就设在温州。
自然资源部温州海洋中心、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永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塔数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共同签约深远海风电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支撑”的创新生态。
点击播放视频
研发先行,制造紧跟其后。大会高潮出现在金风科技16+兆瓦漂浮式机组下线仪式。这台重达500多吨的“捕风巨人”,采用全集成水冷系统,其碳纤维叶片重量减轻20%,96%以上材料实现国产化,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在-2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据悉,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由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在温州生产制造,是我市在深远海风电领域的重大突破,充分展现了我市在风电领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该机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彰显我国风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优势, 同时也标志着我市正式跻身全球海上风电前沿技术——漂浮式风电的研发制造与应用行列,为温州打造“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新能源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从近海到深远海,从单机示范到产业集群,温州正在重新定义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坐标,努力打造成为海上风电的先进技术策源地、智能制造新高地、国际贸易枢纽地、绿色能源新基地。而这一切,正如本次大会所传递的信号:走向深远海,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人类对清洁能源梦想的执着追寻。